
圖:辛苦的場佈人員由左向右:RAY、寶加、表妹、黑人、猴子(你只有帶雞蛋糕來吃而已!)、蝦仁
圖:黑人跟蝦仁的臉笑得太淫蕩了!!下流~~(指)
圖:表妹被迫開發出新的技能:「剪頭髮」(因為要讓假髮的瀏海看起來更自然如同照片裡面的文雯一樣)
圖:礙於地下街為公共區域所以現在已經將制服上那兩顆解放的扣子又扣回去了....
{###_friendray/26/1622253766.flv_###}
圖:女學生逛大街
{###_friendray/26/1622253767.flv_###}
圖:女學生全套六百有找
{###_friendray/26/1622253765.flv_###}
圖:表妹+男友黑人佈置展場感言
由於現場零亂及作品說明+作者簡介都還沒貼上牆壁,所以完整的展場照得留到開幕茶會時再拍嘍!!我今天又當了一次當天來回台北台南的好傢伙呢~~~
展覽名稱:後窗_一個關於凝視的展覽
展覽時間:2010/04/17~06/06
開幕茶會:2010/04/23(五)19:00 我閱讀咖啡館(近R9出口)
展覽地點:台北捷運中山地下書街B30/32/34/電視牆/藝術廣場
展覽內容
《後窗(Real Window)》作為MocaStudio地下實驗創意秀場的展覽,是特意和當代館四月份主展覽「超潮攝影家大衛拉夏培爾」進行對話與對照的一個小型策劃展。本展希望探討的是,另一種特屬於台灣的影像意識形態,和一種試圖跳脫商業攝影習性的社會與文化凝視,沈昭良、徐聖淵、陳文榮、吳尚霖四位台灣藝術家都是透過一種「他者」的身分, 再現(representation)台灣現今社會新潮流與舊傳統的衝突與融合,這個「他者」試圖藉由影像來建構一種特定的符徵,用以書寫台灣社會、歷史 與文化既平行又交織的脈絡,於此同時,他們四人的影像有別於商業或報導攝影的是,保留了觀看者擴充詮釋的相對權力。不同於大衛拉夏培爾「是真非真」的完美 擺拍姿態與身體容貌,四位藝術家基於真實的街道場景,而創造出一種「非真是真」的視覺符碼;拉夏培爾的鏡頭是「冷靜的他者」,以精心設計的畫面或經典再現 的手法,創造了一種優勢霸權的符號,讓欣賞者直觀解碼;而四位台灣藝術家則採取迂迴的協商解碼,企圖用鏡頭提醒觀看者「異端」的存在,以及影像做為言說的反思力量,也因此,他們的鏡頭是以「躁動的他者」介入所屬的社會文化。
希區考克一九五四年的《後窗(Real Window)》探討了男性凝視與女性作為視覺愉悅對象的交叉辯證,電影中的攝影師男主角,他以鏡頭的框架去尋找觀看的意義,反之卻也因為僅能透過有限的 鏡頭與窗戶的框架,使他產生了被閹割的變態慾望與恐懼。約翰伯格(John Berger)在《觀看的方式(Ways of Seeing)》一書中針對影像提出了「男人行動,女人展示」的所謂男性觀看者概念,於當今的影像世界中仍具有霸權式的影響;男人與女人的角色雖然快速的 在轉變,女性除了身體外貌之外,社會也開始關注到她們的工作能力,男性則日漸臣服於外貌符碼的制約,但對於凝視的霸權,仍難逃離性別主觀的意識形態,以女 性雜誌封面為例,男性攝影師幾乎主宰了所有觀看的權力,而女性讀者心甘情願的心悅誠服,或可說是一種物化女性的傳統凝視遺毒;明星宣傳照尤其將物化表現到 極致,影像的創造者也就是所謂訊息的提供者,所要傳達的意義顯然變得不重要,在消費影像的同時,影像的意義才被觀看者所製造出來,這時所謂商業攝影成了傅科所謂馴服的身體(docile bodies)的工具,也就是說透過完美的擺拍姿態與身體容貌,公眾以一種融入與順服的渴望臣服在社會的意識形態底下。
作品名稱:女學生(girl student)
作品類型: 攝影+裝置
創作者:徐聖淵
創作內容:藝術家的角色就是要提出問題。在芭芭拉.克魯格提出「我買故我在」作為對於消費主義的一擊之後,我同樣的以「女學生」這個角色作為質問者-代表這整個社會及我自身慾望的縮影,在整個社會就是個大市場中不斷的買進他人賣出自我之間,到底什麼才是重要的?什麼才是「有價」跟「無價」的呢?「女學生」 這個角色,一方面訴說著未完成、不成熟的個體,俱備著易操縱性及娛樂體的特質,也代表著我對於逝去青春的一種追尋,唯有在拍攝照片中才能完成與制服美少女產生連結的夢想,這何嘗不是男性攝影師再一次的於矛盾中沈溺、再一次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