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Whether you love me or not, thank u for coming.
圖:這邊有文字敘述演講內容(http://www.xinmedia.com/n2/IssueDetail.aspx?IssueID=58&utm_source=xinmedia&utm_medium=mainidx&utm_campaign=focus)
圖:為了這場演講我可是遠從墾丁飆回台北啊!!!
圖:我提供現場觀眾參與拍攝哭泣女孩的機會,有兩位在演講完跟我回家看我弄哭女孩,而且兩位女孩都同意有人在旁默默的「觀賞」?哈哈。
Pao-Hsiang Tsou(鄒保祥):
今天
聽了一場講座
但
或許可以說是
一場截然不同的奇幻歷險?
一部哀傷的電影抒情詩!
小徐(徐聖淵)的哭泣女孩Project或許不是那麼陌生
但你我絕對沒那麼接近過
影像的力量真的很大
不被撼動也難!
為人
可以很輕易地就感受到小徐的熱情
影像
也可以如此深刻地感受到那椎心刺骨的心碎
兩段刻苦銘心的過往
造就了一段奇妙旅程的展開
或許
這是一段自我療癒的追尋
一場心靈平衡祈求
藉由
那冷冰冰的科技怪獸
打印出那
含有溫度生命的相片
Self Portrait
小徐之前在英國念碩士時的一項攝影計畫
這是其中的一張(連結來自小徐的BLOG)
http://www.wretch.cc/album/show.php?i=friendray&b=32&f=1177207821&p=2&sp=1
為什麼女孩都讓我哭泣呢?我也要讓女孩哭泣。
小徐自嘲的如此說出,
或許是真、或許是假,那都不重要
雖然玫瑰折了、脆了、碎了,但自己也被刺給扎傷了
他
真的很痛!
言詞率真流露出自身的信心、野心
對於這項計畫的種種難度
全力以赴
認真面對每項挑戰
有幸也很興奮能在第一現場觀摩到哭泣女孩的拍攝過程
房間中的氛圍
霎那間的感染力實是難以言喻
但在這之外
小徐全身上下所散發出的能量
神情、態度,對於這件事的精神
更讓人為之敬佩
我想
這就是他之所以能捕捉下最沉重的哀傷吧!
哭泣女孩終會有結束的時候
但小徐不會
期盼當他帶給我們那最刻骨銘心的悲痛之時
也是他找到那心靈平靜祥和的日子!
真的很感激有這個機會可以在旁觀摩,感激呀!
btw
如果也想成為哭泣女孩的話,小徐歡迎大家踴躍應徵唷!
只不過他很挑的! XD
=======================
圖:另外一位網友來參觀哭泣女孩拍攝過程的網誌
在1/12這一天在同學家看電影突然接到一通電話,是我多年朋友請我去參加隔天的一場攝影講座
就是---哭泣女孩,攝影師---徐聖淵。
於是1/13下午2:30時間,我來到了欣傳媒的台大人文空間,二樓的Lion cafe
首先聽到了攝影師敘述他的成長故事,以及他的創作歷程
記得在他英國求學的研究作品叫做--"保護色"
作品張張呈現出他所要透過鏡頭傳達的意念,情緒。
接著帶入主題,會有這個創作概念,主要是受到在英國時,
老師給他們看過的一部默片---"I am too sad to tell you." 的啟發。
該片中只見一位男士在哭泣,聽不到聲音,感受到的是極度的悲傷~
而作者一直以來有著這樣的體認,在鏡頭的世界裡,與被攝者是如此地靠近。
但在脫離鏡頭的世界,卻又是如此遙遠~
於是想傳達這意念於他的創作之中,正好與哭泣這個主題能夠貼近,
因為要在一個人面前哭泣,勢必是對著妳相當親近的人,
但在攝影的世界裡,上述這關係未必是成立的。
有人說哭起來的時候很醜,但哭泣也只是一種情緒,是另一種平常看不到的表情。
這不見得是醜,也許只是自己不習慣看到這樣的自己,
亦或許是已經習慣在對自己的某種定義之下才叫做美!
所以在這作品所要挑戰的就是,拍下百位女孩哭泣的神情,呈現給大家!這聽起來其實相當驚人!
但在觀看靜態的數位照片時,我們無從得知每一位女孩背後的故事
只能觀看他的表情,呈現出什麼程度的悲傷情緒,憑空猜想!
所以在之後的展覽會的規劃中,也許會結合話劇的演出,或是錄像來呈現幾段女孩們的悲傷故事~
在座談會後,攝影師邀請在現場的朋友前往觀摩他的下一場拍攝。
我想這是難得的機會,於是參加。
這一場的女孩,沒多久便出現在拍攝地點樓下。
由於怕打擾到拍攝進行,於是一次只允許一位進入旁觀,我先觀看這場。
原以為來只能看看攝影師是怎麼工作的,體會一下當下氣氛而已。
意外的,我與這女孩有著類似的那段故事,很能體會她的心情。
於是即使我在一旁觀看,也很順利的進入了女孩的故事之中。
一旁撥放著的配樂是蔡健雅的"記念",在這情境之下更加觸動人心!好聽!
看著她哭,我想著當初是怎麼哭的!
聽她的描述,我也回想起當時的畫面!
就這樣很融入的體驗了整個的拍攝過程。
說起來這真是一趟奇妙的過程~
之後與幾位好友談論著這個作品,大家觀點皆不同,
也許創作本來就不該有什麼規則的存在。
有興趣的朋友屆時可以看看或支持一下~
最後謝謝攝影師小徐給我這個觀摩的機會,
讓我有機會聽見這位女孩的故事。
===============================
只是一段曾經發生的對話....
Evan Su:
我想問一下
雖然這是個很爛的假設
假設你當初哭泣女孩沒有得獎,你還會像現在這樣繼續拍下去嗎?
如果會 目的是什麼?
那花費的精神與金錢 甚大
徐聖淵:
你對攝影史了解真的是很少ㄟ
你以為那些偉大的作品都需要獎項去證明什麼嗎
你以為得獎真的有關係嗎
Evan Su:
是 這我知道
但如果你不拍
你可以去過更多的生活選擇
徐聖淵:
那你就根本不需要問這問題 或者根本不該問這跟得獎有沒有關係
Evan Su:
為什麼是攝影?
徐聖淵:
我之前就說過了 我希望在攝影史上留下一頁
Evan Su:
因為有很多人都是因為得獎才繼續拍的,所以我才會這樣開頭
徐聖淵:
那你根本就預設錯立場 這一開始就跟獎項無關
你從來不該以「很多人」當做你的立場
Evan Su:
了解 @@“
徐聖淵:
不要在這麼嚴肅的話題用@@''
只會讓我覺得你很無知
了解 就 了解 了
你覺得我拍這個不會讓我的生活更精彩嗎
Evan Su:
會
徐聖淵:
我就是因為開始拍了這個 我遇到很多人
我遇到很多事情
而且我一旦開始了
我就要把它做完
半途而廢永遠是最沒用的投資
而且做好
Evan Su:
怎樣才算做完?
徐聖淵:
我說了算
現在很多人都覺得一個專題好像一定會做完 或者一下子就要完成
殊不知有多少攝影家的專題一拍就是五六年以上
甚至十年
為什麼他們能 我就不可以 你就不可以
拍攝者自己會知道累積到多少份量足以成就這個專題的重要
Evan Su:
恩
我想 我懂你的意思了
徐聖淵:
http://alecsoth.com/photography/projects/sleeping-by-the-mississippi/
這個alec soth的sleeping by the mississippi 你可以查他的相關資料
徐聖淵:
艾力克 索思(Alec Soth) 美國攝影師
1969年出生於明尼蘇達州的明尼亞波里斯市(Minneapolis)
2004年,他出版了第一部作品集《沉睡在密西西比河畔》(Sleeping By The Mississippi)在紐約惠特尼雙年展上備受關注 作品獲得極大的好評 , 兩年後亞力克 索斯 憑著這部作品進入了 瑪格蘭新聞圖片社 成為終身正式成員(台灣攝影家張乾琦也是唯一一位台灣入選瑪格蘭的終身會員)
《Sleeping By The Mississippi》作品描述:
拍攝的是美國南方風物誌,Alec Soth他扛著一台重重的80年後期生產的.H. Phillips and Sons 8×10相機沿著密西西比河岸記錄當地人們真實生活。人文景觀。隨後相繼出版了“尼亞加拉”和 波哥大的狗日(a dog days) . (註) 等專輯。
照片的主題描繪了理想浪漫的美國社會:獨立、自由、宗教信仰、個人情感表達、疾病、生育、種族、犯罪、教育、藝術、音樂、死亡、宗教、拯救人類心靈以及政治 問題。
註: 狗日(a dog days) 是關於狗的諺語 , 有無精打采 無所作為 的意思.
http://alecsoth.com/photography/projects/sleeping-by-the-mississippi/
徐聖淵:
索思年輕時曾思考成為地景藝術家,但當他大學聽完斯坦菲爾德(Joel Sternfeld)的講課後,他發現自己著迷於「經過在世界旅行的過程來創造藝術」,於是1991年,他沿著密西西比河展開了第一趟攝影之旅。2002年完成的《密西西比河畔的夢境(Sleeping by the Mississippi)》,記錄他在美中密西西比河周遭旅行所遭遇的人事物;後來的《尼亞加拉(Niagara)》,他拍攝了王爾德(Oscar Wilde)口中「最快速且最深刻體會美國婚姻生活的絕望」的尼亞加拉瀑布周遭,在廉價的婚禮、蜜月場景中,看到美國人對幸福生活的期待(以及幻滅的現實);《毀壞指南(Broken Manual)》則記錄逃離社會、離群索居的人們。
索思以八乘十相機拍攝,在視覺與方法論上,承繼艾凡斯(Walker Evans)、法蘭克(Robert Frank)、肖爾(Stephen Shore)、斯坦菲爾德的美國攝影路線,索思的許多作品尤其讓人想起艾凡斯1936年前後為美國農場安全管理局拍攝的照片,例如「Luxora, Arkansas 2002」和艾凡斯的「Negro Barber Shop Interior, Atlanta 1936」、「Charles Lindbergh’s Boyhood Bed, Little Falls, Minnesota 1999」和「Part of the Bedroom of Floyd Burroughs's Cabin, Hale County, Alabama 1936」。索思的攝影提示了我們,社會、日常其實不曾改變,人類只是經歷著一個由貧乏到富有的過程,富有同時意味著過剩,以及過剩中產生的孤獨。
某種程度而言,索思是一個非常傳統(更可說是正統)的美國攝影家,他的作品詮釋了美國攝影的完美型態,此確立他作為斯坦菲爾後最具代表性美國攝影家的地位。他以沒有變化的傳統形式,專注他所專注的事情──他所專注的並不複雜,他所探討的非來自當代藝術或形上學,而是事實,因為,他是一個攝影家。這就是攝影的力量:去讓我們看見。他的作品不是為了製造一個舞台或宣揚某個概念,而是一個過程,讓我們看見事實的過程。
觀看索思的作品,我理解即使許多創作令我心碎,音樂、繪畫、詩歌、電影,但最令人心碎的,莫過於事實。艾凡斯曾說:「我相信所謂攝影的紀實性實踐(documentary approach in photography)的優點,是其特殊的抒情性(lyricism),這個抒情經常是被無意識製造的,是攝影家非蓄意地、意外地產生的,但是,當攝影家刻意追求紀實時,他反而會因此失去。」世界本身就是風景。攝影家必須從中做出縝密的選擇,也必須避免從中做出蓄意的解釋。
索思說,「攝影是讓你參與世界的一個藉口。」因為能讓世界顯形的,絕對不是認識,只能是行動
文:黃亞紀
徐聖淵:
他出版這本書也拍了1991-2002,拍了10年(大概)以上的時間
從此成為傳奇
你覺得他會覺得跟得獎有沒有關係嗎
我說了 拍哭泣女孩也是一種療傷 也是我發自內心想拍的東西
如果我明天就死了 起碼世人會記得我拍過哭泣女孩
我留下了這件作品
給後世啓發
這才是文化藝術最大的價值
我之前的訪問也說了
創作是讓你死後還繼續活著的方式
但是創作到何種程度就取決於你的決心跟毅力了
如果只是小鼻子小眼睛
那你也會是小鼻子小眼睛罷了
連塗鴉藝術都有英國那位Banksy達到一個新的境界
他也是真正的藝術家
誰又能想到一個在牆上遊走畫畫的人可以影響到全世界喜歡或根本不塗鴉的人呢
怎麼開始的?
從「作」開始的
Evan Su:
恩
有一種被點醒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