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圖:STRANGERS第一頁與KIDDCAT作的筆記

原文出處:http://www.wretch.cc/blog/kiddcat/15415784

布列松說過 :「在一個事件裡,正在動作中的所有元素,會在一瞬間凝結呈現一種各方面都平衡的狀態,攝影就是必須捕捉這一瞬間,將這平衡凍結下來,而這是攝影人在極短的時間內必須要做出的決定。」

預視是一個攝影人非常重要的武器,他會比再好的器材都還有用的多,好的相機與鏡頭能幫助你提升完成作品效率,與提高作品產出的良率,但不能保證用了就能拍出好的作品,不論是哪個攝影大師的書籍,最後都是指向你的心才是好作品的保證,就如同好的畫筆誕生不出達文西,好的雕刻器具催生不了米開朗基羅。

看似隨性的拍攝並不是不做任何安排,直接拿著像機對著對象猛按快門,而是心中早已安排好,就等待「那一刻」的到來。Strangers裡看似隨性的拍攝,其實在攝影者的心裡,早已有了大致的影像,很簡單嗎?真的很簡單,有相機的人都會拍照,很難嗎?確實很難,會拍照的人不見得拍得到,或許有人看到會想模仿小徐的拍攝方式,但是想學的人要先思考清楚,怎麼用眼睛去看這世界,怎麼拍出自己的世界觀,會比一昧的模仿還來的重要。

布列松說:「你的眼睛必須要看到生活本身提供給予你的構圖或是某種表達、暗示,除了看到,還必須憑直覺知道該在何時何地按下快門,因為機會一旦錯失就永遠不再,而變成了值得記取的教訓。」

重點還是在「看」,因為每個人的世界觀都不同,小徐在自己的世界觀裡做到了,他看到了不同的美,他知道那個時光該被留下,但是當決定哪個時光該被留下時,相對的,也失去了很多其他的機會,可是,如果連看都看不到,怎麼可能在對的角度,對的時機上按下快門。

布列松說:「貪得無饜地追求清晰影像,這是一種著魔的熱忱嗎?還是這些人希望藉著追求這種強調寫實的技巧,更進一步掌握真實?」

然而,追求藏在過去時間裡的那段真實,只能用記憶或是藉由工具拼湊出來的圖像,究竟拼湊後是真正的真實還是被加工後的真實?這又該怎麼辨別?那麼攝影究竟在追求什麼?Strangers裡頭討論著這些議題,照片的顆粒與清晰,底片與數位,單眼與DC,瑕疵與乾淨的話題,一直都在台灣的各攝影論壇長年爭論不已,特別是數位相機發展越來越進步的現在,這類的爭論似乎有越來越嚴重的趨勢,尤其在人像攝影上似乎已經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model身上的疤痕瑕疵,究竟是絕不允許的存在或是不完美的缺陷美感,我想,小徐應該找到了屬於自己的答案,這類無止境的爭論,就如同爭論照片呈現的真實同樣的令人困惑。

我愛書裡的橫幅照片甚於直幅,因為有一些顆粒感與隨性,這些東西會讓人想入非非(笑), 我還蠻討厭那些衛生紙與粉紅羽毛。(笑,這會出隱藏版來答謝大家嗎?),Strangers裡放了不少有細膩的惡搞小玩意,貓咪臉、插座,甚至以為小徐怎麼會突然認真的向蜷川問,就立刻看到一堆鬼臉、插鼻孔的惡搞(笑),當然搞笑幽默只是其一,要看認真的小徐,照片的色塊搭配,構圖上的裁切,主題的暗喻與元素的平衡,另外還有空間裝訂上的創意(腿的線條真的很迷人),這些東西很值得一觀.難怪可以拿到px3的第三名。因為裡頭所呈現的女性影像是一種很柔軟的美,如果說川內是一種細膩,新津保是一種溫柔,那麼小徐就是一種柔軟。

編排上,單張照片和成群照片的不同之處,在某種意義上,成群照片會創造出新的影像語言,因為要求一張包容一切,擁有無比內涵的照片實在太難了,既然如此,還不如換個方式,就是用說故事的方法,拍出整個故事情節裡的每一個面向,然後將這些組成一幅完整的影像,而這樣的處理方式,就是布列松曾經講過並且比擬為火花的說法,因為火花雖然短暫,但是在飛逝的那一瞬間卻是粒粒分明而能夠一一的捕捉,如果一次拍不出對方的靈,那就分次的抓住他吧!

小徐雖然代替我們與model們做了最近距離的接觸,但是就如同每一本美少女寫真,對閱讀者而言,實際上都是最遙遠的距離。照片裡的人物巧笑倩兮,似乎認識了對方,但是實際上卻依舊陌生,就好像等待開啟網頁的那幾秒鐘,即使距離這麼接近,我對你卻依然一無所知。

這本攝影集,很厚實,不只是頁數,也說明了它的內涵。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friendray 的頭像
    friendray

    friendray的部落格

    friendra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