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原文出自:http://www.gvm.com.tw/theme/inpage_cover.asp?ser=11946&Pg=1

作者:王一芝 攝影:陳之俊 2006.4 /擁抱千億商機 無聊是金

給人幸福的寂寞產業在台灣大行其道,但相較於美國、日本的發展,台灣還有無限成長可能。

3月1日,美國時代公司針對整天待在辦公室無所事事、無聊到一直上網打發時間的白領階級,推出「辦公室海盜」網站,提供笑話或有趣的照片。

聯旭廣告總經理陳玲玲,也曾經聽EMBA同學說過,美國有一個平台,能依照顧客需求,為長途飛行的旅客,挑選鄰座的乘客,「坐飛機那麼長的時間,如果隔壁坐著你不喜歡的人,豈不悶死。」

日本人也很會在寂寞裡找商機。台大社會系教授孫中興就對日本為客人量身訂做「家人」的服務印象深刻。

他說,業者會針對顧客開出的條件,找到五歲、雙眼皮、喜歡皮卡丘的男孩,當顧客的兒子一星期;亦或找來滿頭白髮、曾當過歌女的熟年婦女,充當客人的母親一個月,應有盡有。

看到國外的案例,過去曾利用「賣幸福」,將中華汽車Savrin推上國產休旅車顛峰的李奧貝納董事長特別助理黃國燦,也開始有「賣寂寞、賣無聊」的想法。

在過去製作安怡奶粉廣告的過程,讓黃國燦看到銀髮族的沉悶與孤單,想出一個「陪老人聊天」的寂寞商機。

他認為,大多數廠商都聚焦在照顧生病的老人家,卻沒人關心健康老人,特別剛好最近戰後嬰兒潮剛滿60歲,再加上提早退休或熟年離婚的風潮加溫,台灣將增加很多的孤單老人。

那麼,寂寞、幸福產業的經營祕訣如何呢?

自主權交給消費者
如果想要利用搶救寂寞賺大錢,首先必須把「自主權」交給寂寞者。

香港有一種很有趣的網咖,每個座位前都裝設了螢幕和視訊,可以看到屋內每個坐位上的帥哥美女,決定要和誰交談,選定之後,不必走過去,只要用MSN就能立刻與他交談,如果被拒絕,也不用怕被傷害。

虛擬同居「愛情公寓」網站,則是把自主權放在女方手上,不管是交友或同居,都得先問女方,要是男方不聽話,或跟女方吵架,女方可以隨時喊卡不玩。

再來,現代人很寂寞,但又怕跟別人太親密,「要讓寂寞的人跟別人親近,又保證他很安全,」智威湯遜陳倩如說,未來如何安全地與陌生人交往的商機非常可觀。

譬如,前一陣子在一夜情泛濫的紐約,開始流行一種「抱抱Party」,不管是胖子或其貌不揚,都可以選擇和你喜歡的人擁抱,但遊戲規則是,除了擁抱,什麼事都不能做。

滿足寂寞者的奇想
滿足寂寞者的奇想,可讓經營者立於不敗之地。

「寂寞的人都渴望一個fantasy(奇想),」陳倩如提醒,經營者可以控制寂寞者,但千萬不要讓他知道,你在控制他。

比如,打敗線上遊戲怪獸,為白天功課不好的小學生找回成就感;偶像劇的浪漫劇情,撫平年輕男女失戀的傷痛;電視購物賣的五克拉紅寶石,使得百無聊賴的中南部媽媽,感覺自己就像是伊莉莎白女王。

給寂寞者一個大大的擁抱
讓寂寞的人感覺被擁抱,更是這個產業不可或缺的因素。

午夜十二點後的台北敦南誠品,比白天還熱鬧,不算小的空間,擠滿了人。

凌晨兩點剛過,一位綁著馬尾的年輕女孩走進來,繞過數個黑色書櫃,找到一個安靜角落坐下來,然後從包包裡掏出一隻剛出生的小貓,放在手上把玩,儘管身旁不停有人來回走動,她也沒有感受到壓力。

「在誠品,就算躺在地上也沒人管你,這就是embracing(擁抱性),寂寞產業最重要的部分,」陳倩如解釋,誠品很有擁抱性,已經成為那個女孩的心靈故鄉。

在建立人際關係門檻愈來愈高的台灣社會,相信給人幸福感的寂寞商機,將是下一個千億產業。

擁抱寂寞,無聊是金的年代,正式來臨。

台灣大學大氣科學系教授林和:一個人的文化正在形成
一個人不是不正常,「一個人族群」在台灣已經成形。因為不婚、獨居或離婚的人口愈來愈多,可惜的是,社會機制和環境卻尚未支援。

一個人,不一定指沒結婚,也可能擁有一個家庭,卻大多處於一個人的狀態,比如一天到晚出差在外的國際工作者。

另外,我也發現愈來愈多夫妻興起各自旅行的風潮,他們認為不要跟彼此在一起,各別去旅行,才是一種休息。

都市化、群眾化的結果,讓現代人愈來愈寂寞,每一個人也開始需要獨處的時間。但千萬不要把一個人想成不正常的人,社會應該鼓勵提供正面光明的服務,創造一個人的文化,讓我們享受一個人的狀態。我想,這將會是一個很龐大的需求。

雙人房vs.單人床 

今年1月,我和弟弟妹妹到東部一家知名飯店度假,我的房間只有七坪,結帳時卻要價新台幣1萬2000元。 

我嚇了一大跳,問服務生說,「兩個人是1萬2000元!一個人住也要1萬2000元?為什麼這麼貴?」他若無其事地回答,「不貴,那是兩人房,」我又好氣又好笑地說,「可是我只有一個人,要不,你趕快再幫我找一個人,否則我拒付!」 

僵持了半個小時,雙方各退一步,終於達成協議,以9000元成交。 

不只如此,每次我一個人到餐廳吃飯時,一定會有服務生問我,「可不可以和別人併桌?」就連旅行社也打著「兩人同行只加3000元」的促銷方式攬客,他們多出來的開銷,都由我這種單身族吸收。

這都代表了台灣一個人的消費文化尚未成形。

長久以來,我一直希望辦一本雜誌給單身的人看,沒想到前一陣子,朋友告訴我,日本已發行類似的雜誌,名稱就叫《一個人》。

這是一本非常成功的雜誌。它有兩個很重要的特質:首先,以明朗肯定的態度告訴讀者,一個人也可以過多采多姿的生活。光從封面照片的藍色天空,和人物健康爽朗的笑容,就讓人感覺到一個人也是有尊嚴的。

這本雜誌還把過去被邊緣化的一個人,拉到主流價值。雜誌內容介紹了很多一個人吃喝玩樂的地方,像是一個人的咖啡廳、一個人的旅行,意思是說,一個人可以很大氣,再也不必陰鬱地瑟縮在小咖啡館。

今年3月號的《一個人》,就摘錄川端康成的名作《片腕》,講述中年男女的心境,這非常地主流化,把一個人和文化結合在一起。

這兩個特色,不斷地凸顯一個人的特質,讓單身的人心理上站在比較踏實的位置,也充分感受到——原來,一個人不是loser,而是winner。(王一芝整理)

東吳大學社會系助理教授 劉維公:寂寞是親密又不親密的感覺 

現代人的寂寞跟以前的人不一樣。以前會認為,你存在的樣態是一個人,就是寂寞。但現代人有很多事情做,做完之後,往往會發現自己有一段時間非常空虛,才叫寂寞。

寂寞也跟日常生活的貧乏有關,因為日常生活例行化後,常感到有一點落寞和平凡,自然會需要一些體驗和刺激。

這就是為什麼會有人會花30元、50元去玩扭蛋機。假設轉下來的那個扭蛋,恰巧是你很想要的玩具,這一天就會很滿足。

並不是說以前的人不需要體驗,而是以前人重視體驗的程度,不像現代人這麼密集。過去只有在人生的關鍵時刻,才需要體驗,可是現在體驗變成一種生活必需品,我認為當人對體驗的要求愈高,愈有可能寂寞。

在過去的農業社會,工作完成後,人們就坐在樹蔭下聊天或乘涼,並沒有很強烈的時間意識。相反地,現代人的時間意識太強,就容易寂寞。

寂寞跟人群有關,也跟時間感有關。如果你覺得睡一覺起來,明天就到來,就會睡的很好。但很多現代人會覺得,距離午夜十二點還有兩個小時,不曉得要做什麼事,一旦在意那兩個小時,就會在意要做點什麼事。

商機 藏在破碎的時間縫隙中 

寂寞有很多種,有的是生理寂寞,有的是精神寂寞,我覺得現代人是生活型態的寂寞。

工作忙完之後,有一段空白時間,也可能是斷裂時間或碎裂時間,比如一個人去坐飛機,或到國外開會,當那種片段時間出現時,就是寂寞產業的利基所在。 

像新力開發出掌上型電玩PSP的人,就是從日常生活中發現,運用這些破碎時間的方法。

寂寞產業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親密又不親密的感覺。如果有人婚姻出了問題,會想要找點刺激感,但又不想讓其他人誤會自己出軌,在這樣的情況下,像「愛情公寓」這樣的網站就會出現。

在那裡,你找到一個同居人,事實上你不認識他,在網路上卻跟他很親密、很熟悉,這就是寂寞產業最大的特質。

寂寞產業有很多屬性,有一些寂寞產業會幫助你脫離寂寞,像夜店或網路交友;但有的人喜歡一個人過生活,像MP3,就能在過程中,提供寂寞者滿足感。

坦白說,台灣的環境對寂寞產業相當不利,因為在價值判斷上,刻板印象就會認為寂寞是負面,甚至在心理健康的討論中,還會要你避免寂寞。可是,現代人很難不寂寞,就算結婚了,也會寂寞。

寂寞絕對不是負面價值,台灣人必須以正面的態度看待,並學習和寂寞相處,社會才會更健全,不然台灣人會吃更多抗憂鬱的藥。寂寞產業扮演的角色,其實是解決寂寞的社會力量,這樣的需求必須去重視。(王一芝整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friendray 的頭像
    friendray

    friendray的部落格

    friendra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